首页 >热门电影
你知道吗,这片后劲真大
除了这两位外,丫丫、段奕宏、王龙正、高捷,都是个顶个将自己全身投入角色的好演员。
可以说是他们用自己的表演,为《误杀3》增添了很多质感。
03、第一次在一部犯罪悬疑片中,融入30多个“彩蛋”
一部优秀的犯罪悬疑片,往往都会在细节上狠下苦功,暗指剧情发展,隐喻故事走向。
这些细节聚合在一起,如同彩蛋一般,被观众发现、判断、验证,给观影增添趣味。
在《误杀3》中,我们同样看到了太多这样的细节。
只要足够细心,每个观众,都会有玩儿“密室逃脱”的刺激感和沉浸感。
皮哥看了一遍,通过复盘剧情,找到了超过30个细节。
当然,限于篇幅,不可能将这30个细节全部在文中一一呈现。
这里举出几个最为明显的,剩下的,大家二刷三刷的时候,再仔细观察寻找。
其实,最大的埋线,从电影开始,就同步开始了。
比如反复出现的“章鱼”意象,就出现了8次,对应着8个细节。
第一个,是开场的舞台剧,婷婷在舞台上扮演的小章鱼,李慧萍(佟丽娅 饰)演章鱼妈妈。
小章鱼生来就是孤儿,对应婷婷以及被拐走死掉的孩子。
而章鱼妈妈,对应李慧萍通过“老师”这个角色,为儿子复仇寻找真相的真实身份。
第二个,是手腕上的章鱼贴纸。
郑炳睿胳膊上的章鱼是蓝色,代表邪恶之花。李慧萍的红色章鱼印记,代表复仇之火。
第三个,郑炳睿开的货车上,有两个章鱼挂饰,代表父亲和女儿,也就是郑炳睿和婷婷。
第四个,章鱼会伪装,会断臂求生,暗示郑炳睿的真实身份。
第五个,郑炳睿给李慧萍讲述自己“出货”的经历,李慧萍说:“章鱼有了孩子,就不再是过去的章鱼了。”
章鱼会因生育而死去,这里暗示郑炳睿的最终结局。
第六个,憋死23个孩子的大货车,里面画的是海底世界,正好就有章鱼。
第七个,婷婷的名字,意义是“停手”,而婷婷被切掉手指的戏份,正好与开头的章鱼断肢呼应。
第八个,章鱼,又叫“八爪鱼”,而以段奕宏饰演的警官张景贤为首的“复仇者联盟”,一共就由八个人组成。
这也从侧面印证了,所谓的章鱼,其实也是复仇之鱼,是宁可牺牲自己,也要揭开真相的正面象征。
小小的一个章鱼,就这样被玩出了花,其寓言意味浓厚。
不夸张地说,看懂了章鱼,就看懂了《误杀3》。
除了章鱼外,这样的细节,其实数都数不完。
比如片中,不止一次出现的佛像。
那个女人贩子拐走妞妞的地方就是在佛像旁。
郑炳睿开车寻找婷婷时,背景的金色大佛再次出现,这其实暗示轮回的命运。
比如,仓库里放着的恐怖玩偶,一共23个,对应23个死去的孩子。
再比如,那句经典的台词,其实是主创团队对《误杀》前两部的致敬。
《误杀3》里是“有的孩子是孩子,有的孩子是商品”。
《误杀2》里,是“有的孩子是孩子,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。”
《误杀》第一部里,这句话是“有的孩子是孩子,有的孩子是禽兽”。
细节多到,根本数不完。
说它是彩蛋也好,是埋线也罢。
这些细节,至少证明了,从编剧到导演在制作电影的时候,花了心思,是尊重观众的。
而寻找,解读,拼凑这些细节,也是看“误杀”的最大乐趣。
04、第一次用电影,拍出了不可言说的现实影射
陈思诚主导的电影,总带着一点现实反思。
虽然或许并非真实的原型或案例,但从这些脉络中,总能读到一些超乎尺度的现实影射
之前《消失的她》,显然就有对“泰国坠崖”案的借鉴。
这部《误杀3》,尺度则更大。
其实整个“误杀”系列的主题,都是关于“孩子”。
无论是未成年犯罪,器官买卖,还是人口贩卖,孩子是“误杀”系列的核心。
而从这个核心隐喻出来的,是那些人尽皆知、真相却扑朔迷离的真实事件。
巧的是,达蒙在狱中遭遇灭口,被安上了一个“自杀身亡”的罪名。
而爱泼斯坦,也是在狱中“畏罪自杀”的。
同样,最近大火的美国饶舌歌手吹牛老爹性侵案,恰好就涉及到未成年人性侵和人口贩卖。
而不久前二审宣判的余华英案,也是因为拐卖儿童,被判处死刑。
除此之外,跳出“拐卖儿童”这个大的案件框架,在案件细节上,也让人细思极恐。
比如,最近哥伦比亚机场被发现有多达2万具无名尸体。
这个事件,与沉船被杀的23个孩子,以“难民身份”被掩盖真相,异曲同工。
再比如,说起韩国世越号沉没事件,近300个学生在这场事故中死去。
然而,韩国官方始终没有公布明确的原因和说法。
这一桩桩一件件,从国外到国内,都能跟《误杀3》中呈现的情节暗暗契合。
《误杀3》这种现实力量的体现,也让皮哥想到了陈思诚在4年前的一番话。
那年的北影节论坛上,陈思诚谈到院线电影要想成功,一条路是基于强大电影工业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,另一条路就是通过扎根现实引发观众共鸣。
“误杀”系列的成功也直接验证了这番话。
总之,《误杀3》是一部特别有劲儿的电影。
它会调动你所有情绪,把你摁在座位上一个多小时,让你汗毛倒竖,欲罢不能。
在新年伊始,也需要这样一部爆款,提振电影市场士气。
《误杀3》可以说为2025年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,相信这部影片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