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首页
她宁可痛苦,不要麻木
二十二年过去,刘小样那句“我宁可痛苦,我不要麻木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。
这些年里,她穿着红衣坐在农村老家前的采访切片还在不断流传,人们记得她,好奇她,追问她的存在。而前段时间,她再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里。
图源:《半边天》
她曾经出走过,但又回到了最熟悉的家;她依然在读书,但在田野里读,也在院落里读。她不是出走的娜拉,她和生活达成了另一种和解——诗和远方,可以就在她的心里。
这一次,我们看到了她的房间。
01
她的房间里,不止刘小样
2024年12月18日,《她的房间》在优酷首播。
这是一档女性人文纪实节目,由张越担任寻访人。
通过寻访人张越的视角,以探访、对话的方式,针对8个当下重要的女性议题,提供女性成长的切面和样本。第一期就找到了刘小样。
二十多年前,张越主持节目《半边天》,探讨女性话题。在咸阳附近一个村庄上生活的刘小样给《半边天》打去电话,又多次写去长信,诉说自己在农村生活的苦闷和不适:
“在农村,有钱可以盖房,但不可以买书;可以打牌闲聊,但不可以去西安。不可以交际,不可以太张扬,不可以太个性,不可以太好,不可以太坏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,要打破它就会感到无助、无望、孤独,好像好多眼睛在盯着你。不需要别人阻止你,你会自觉自愿地去遵守这些规矩。”
图源:《她的房间》
节目击中了无数陌生人的内心,甚至在很多人心中种下了女性意识的影子。许多年后,张越去伦敦进修,在威斯敏斯特大学传媒系的走廊上遇见一个亚洲面孔的女孩,她来自河南农村,她哭着抱住张越说:你改变了我的一生。
“刘小样当年说的那些,让我也想走出去,去看平原外面更广大的世界,后来我努力学习,考大学,大学毕业后进外企,又出国留学、结婚,现在在欧洲做纪录片导演……”
刘小样的声音,让太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。
正在读初中的安小庆也看到了电视上的刘小样,她被刘小样展现出的痛苦震撼了。
“和许许多多的观众一样,我被镇住了。那是我第一次在国家媒介平台上,看到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讲述自己对存在本身的不满和困惑。”
多年后,她成为了《人物》的记者,她找到了刘小样,完成了一篇名为《平原上的娜拉》的专访。
在这篇文章里,关于刘小样更多的故事被讲述。
2006年,她去商场当售货员,每月工资600多块,八点半上班。2008年,刘小样经过一个同事的介绍,去贵州的一间化妆品店工作。
没过多久,她回到老家,在县城当生活老师,负责照顾三十个孩子的生活起居。再然后,她又一次去南方打工,又一次铩羽而归。她身处平原,却像是永不熄灭的火山,时刻准备沸腾、突围、奔走。
图源:《半边天》
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,主持人张越陪伴着她,给她建议;安小庆时隔多年仍然记录着她,写下她的故事。
再到《她的房间》里,刘小样脱下红外套,换上白T恤,变得平和而诚恳。她经历了出走、归来、成长、平稳。
图源:《她的房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