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明星资讯
京剧名家李丽芳:从贫民窟到舞台传奇,她的《海港》永恒闪耀
(李丽芳与义维华)
同事都认为他们的恋情不靠谱,理由有二:一是李丽芳比义维华大5岁,年龄相差悬殊。
二是李丽芳是团里的台柱子,义维华名不见经传,女强男弱的恋情不会长久。
然而李丽芳与义维华将外界舆论抛在脑后,爱得很投入。
1954年总政京剧团解散,李丽芳与义维华双双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,两人的爱情丝毫没受到影响。
4年之后,李丽芳的爱情再次迎来考验。1958年,为支援宁夏京剧事业,上级将中国京剧院“老四团”演员及家属300多人,集体调往银川,组建宁夏京剧院。
(“老四团”在宁夏京剧院练功)
义维华恋恋不舍去车站送行,在月台上,他动情地对李丽芳说:山高路远不能阻挡我们的感情,不管走到哪里,我对你的爱不会变。李丽芳与义维华洒泪而别。
这次远赴银川,李丽芳将一个弟弟带在身边,他帮自己解决了很多生活难题。
义维华没有食言,他几乎每星期都给李丽芳写信,他还用省下来的工资买白糖、带鱼罐头,寄给远在银川的李丽芳。
李丽芳放心不下多病的母亲,义维华一有时间就往李母住处跑,将她照顾得很周到。
相爱多年,两人的心从没远离,双方都认可自己的选择。1964年底,李丽芳回北京探亲,义维华用自行车载着她来到街道办事处,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。
那年北京的冬天很冷,那年两颗年轻的心滚烫,李丽芳与义维华沉浸在甜蜜与幸福中。
03
结婚后,李丽芳就与义维华两地分居。在宁夏京剧团,李丽芳主演了《锁麟囊》《武松打店》《玉堂春》《雁荡山》等名剧,还参演排演了《杜鹃山》。后来团里排演革命京剧《林海雪原》,李丽芳又饰演“白茹”,始终是单位的骨干。
1966年春天,上海京剧院排演现代京剧《海港》,由于李丽芳思想过硬,业务突出,被借调到上海京剧院出演《海港》中的“方海珍”。
李丽芳对这部戏非常重视,她走访港口老工人,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。不仅如此,李丽芳还去上海港务局第三装卸区体验生活,100斤的米包扛起来就走。
(李丽芳慰问演出)
一位于姓音乐才子负责《海港》的唱腔设计,李丽芳逐字逐句与他探讨“方海珍”的所有唱段,不允许有任何瑕疵。
随着特殊年代来临,李丽芳的姐姐李慧芳遭受不公正待遇。上海京剧院一些演员为了挤走李丽芳,借机将她的被褥扔到大街上,说上海不是她的“防空洞”,让她从哪里来,滚回哪里去。
李丽芳含着眼泪,将被褥、行李重新打包。《海港》剧组担心李丽芳的人身安全,让她住进了锦江饭店。
义维华在信里鼓励她,你安心在上海排戏,我会一如既往照顾岳母的生活起居,我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。
最终,李丽芳顶住重重压力,完成了《海港》排演。
上海沪东工人文化宫
1966年10月1日,由李丽芳主演的京剧《海港》在上海沪东工人文化宫首次公演,获得巨大成功。
义维华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1968年,李丽芳在银川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,她与丈夫给宝宝取名义兵;1972年,她被正式调入上海京剧院。
组织上非常关心李丽芳的个人生活,为避免夫妻分居,不久将义维华也调入上海京剧院,后担任导演。考虑到儿子年幼,单位还出资为宝宝请了一名保姆。
(李丽芳)
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,为感谢上海京剧院的知遇之恩,李丽芳将全部精力扑在事业上。
1972年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《海港》全剧录音。李丽芳演唱的“忠于人民忠于党”等唱段,唱响祖国的山山水水。
04
1973年,上海电影制片厂将京剧《海港》搬上了银幕。同年10月,该片在全国公映。
(京剧电影《海港》海报)
李丽芳饰演“方海珍”深入人心,她演唱的“午夜里钟声响江风更紧”“忠于人民忠于党”等唱段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。
在城市,不少人多次买票进影院,只为听李丽芳荡气回肠地演唱“忠于人民忠于党”。
在乡村,很多人更是跟着放映队跑,看一两遍《海港》根本不过瘾。
李丽芳红遍全国,她在《海港》中的剧照被印成大幅年画,贴进了千家万户。
(李丽芳、郭伸钦《海港》剧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