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明星资讯
曹慧英:从女排传奇到富婆妈妈,她与女儿的模特之路
(曹慧英近照)
曹慧英是老女排著名的球星,与郎平、孙晋芳、张蓉芳齐名。
1976年,袁伟民组建中国女排时,曹慧英担仼队长。
1977年第二届女排世界杯,曹慧英个人独得“敢斗奖”、“最佳拦网奖”、“最佳选手奖”。
曹慧英以主力接应、副攻的身份,帮助中国女排夺得1979年女排亚锦赛冠军、1981年女排世界杯冠军、1982年女排世锦赛冠军,及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冠军。
曹慧英出身农村,她是如何走上排球之路的呢?她与丈夫殷勤如何相识相爱?曹慧英的女儿又是如何成为名模的呢?
如今曹慧英71岁了,人生现状如何?
01
(青年曹慧英)
曹慧英1954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沙沟子村,父母都是农民。
曹慧英上面有2个哥哥,4个姐姐,她在家排行最小,家人都喊她五丫。
1970年,曹慧英中学毕业后,参加了村里的文艺宣传队,在样板戏《沙家浜》中饰演“阿庆嫂”。
曹慧英模样俊俏,但1.75米的身高显得极不协调,比配戏的男演员还高。
曹慧英的大姐嫁在北京市郊,她见妹妹的身材过于高大,想为她找一条合适的出路。
大姐返回北京后,得知北京体育学院正在招生,自作主张地为曹慧英报了名。
几天后,北京体育学院派3名工作人员,赶赴滦南县沙沟子村考察曹慧英。
村支部书记刘铁林在高音喇叭里招呼曹慧英去见面。曹慧子个头高,身体壮实,肤色黑红,一看就是个健康、能吃苦的姑娘。
工作人员给曹慧英测身高,让她快速跑、立定跳远……这些简单测试完成后,工作人员走了,让曹慧英在家等消息。
1972年9月,北京体育学院的录取通知寄到了曹慧英的家里,这个农村姑娘的命运从此被改写了。
曹慧英在北京体院接受专业排球训练,司职主攻。
她18岁才接触排球,起步有些晚。但曹慧英排球天赋高,学动作快,加上吃苦耐劳,训练拚命,很快脱颖而出。
1973年,八一女排重新组建,四处招兵买马,选中了曹慧英。
于是曹慧英穿军装,成了一名军旅排球运动员。
1975年,国家女排进行大调整,袁伟民被国家体委点将担任主教练。
(青年袁伟民)
袁伟民1939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,父母都是菜农。1958年,袁伟民被选拔进入江苏男排。
1962年,袁伟民入选国家男排。1974年,袁伟民退役,回到江苏省体工大队工作。
1975年,中国女排选拔主教练,虽然袁伟民资历尚浅,但多位领导看中了他务实的工作风,力排众议启用他。
1976年,国家女排正式组建,袁伟民出仼主教练。
组队之初,袁伟民赴全国各个训练基地物色运动员。他选拔队员有两个标准:一是技术全面,二是能吃苦,扛练。
曹慧英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,被袁伟民招入队中。
22岁的曹慧英年龄比一般队友大,她性格朴实,善于团结人,被袁伟民安排担任队长。
袁伟民选拔的这批队员有曹慧英、张蓉芳、孙晋芳、杨希、周晓兰、张洁云、沈散英、齐丽霞等,她们个个技术全面,作风顽强,但全队缺乏一名尖子球员。
周晓兰(前)与郎平
根据球队的技战术需要,曹慧英由主攻改打接应、副攻。
曹慧英个人战术丰富,短平快、交叉、背飞等战术运用娴熟。
她与队友的配合也很默契,进攻成功率高,尤其是3号位进攻犀利。
02
1977年11月8日至15日,第2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,参赛队伍共有中国、日本、苏联、美国、秘鲁等8支球队。
中国女排以3:1胜美国,3:0胜匈牙利,3:2胜日本,0:3不敌南朝鲜,1:3不敌日本,3:2胜古巴,最终只获得第4名。
日本女排夺得冠军,古巴获亚军,南朝鲜获季军。
但曹慧英在这届大赛中出尽了风头,个人独得敢斗奖、最佳拦网奖、最佳运动员奖3项大奖。
颁奖时,曹慧英怀抱3座奖杯,却流泪了:我宁愿用这3座奖杯换全队的一块奖牌。
曹慧英在队里年纪最大,也是拼命三郎,要球不要命。她练不死,练不怕,一天到晚泡在训练馆。
由于训练强度太大,曹慧英身体落下了多处老伤,身上每天都疼。
1978年9月,曹慧英练习鱼跃救球时,不幸造成髌骨断裂性骨折。医生在曹慧英体内打上了2块钢板,9颗钢钉,曹慧英躺在床上动弹不得,生活无法自理,大姐协助医务人员照顾曹慧英。
一个多月后,医生拆除曹慧英腿上的石膏。由于卧床缺乏运动,曹慧英小腿的肌肉萎缩了,每天都要接受康复性训练。
做牵引训练时,疼痛钻心,曹慧英疼得满身是汗,她咬紧嘴唇一声不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