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FOCUS
中国书院文化,在江苏一带的发轫与奠基
黄宗羲《宋元学案》第一卷,便为《安定学案》,讲的便是胡瑗。钱穆先生著《宋明理学概述》,提纲挈领地讲完“宋学之兴起”后,立马便讲胡瑗。可见,胡瑗在宋明理学上的重要地位。同时,这位江苏如皋的大儒,在中国书院文化的发轫与奠基上,也有着功不可没的地位。所以,他的牌位,配享孔庙。
以纪录片样式,呈现胡瑗的文化地位。
纪录片《胡瑗》,以兼具历史深度和艺术美感的创新视角,生动展现了宋代大儒胡瑗的生平、思想、风采和影响。
叙述方面,通过引子和解说词的交替,构建出一个清晰的时空背景和历史脉络,以胡瑗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,刻画他的内心世界、性格特点、情感变化。同时,通过30余位权威讲述者(包括高校教授、历史文化专家学者、胡瑗后裔等),呈现胡瑗在人才观念、教育理念,甚至在音乐、物理、军事、水利等方面的贡献。
纪录片《胡瑗》在画面上,匠心打造极具光影美学的画面和叙事性极强的镜头语言,通过三维技术,AI技术等复原历史场景,生动有趣,让人身临其境。
纪录片《胡瑗》对于胡瑗的“分斋教学”和“明体达用”有深入浅出地呈现,这些思想内容,是洞悉胡瑗文化脉络的根本,也是宋明理学发轫、中国书院文化奠基的前提条件。要谈中国书院,就必须也只能从胡瑗谈起,这和《宋元学案》《宋明理学概述》均需从胡瑗开始谈,一样。
胡瑗思想,对中国书院文化的奠基与影响。
胡瑗生平与学问之必然。
在纪录片《胡瑗》当中,已经对宋代大儒胡瑗的一生,有了详尽而扎实地展示。胡瑗其人,有个人儒学之灵光,也有历史发展之必然。诚如钱穆先生所言:
除却佛学,所剩只是晚唐以来进士轻薄的诗,以及如南唐二主之词,这一类颓废无力的小文艺。在此形势下,时代需要有新的宋学之出现。但新的宋学之出现,还是迟迟其来。需要虽急迫,而产生则艰难。所谓新宋学,须到胡瑗、孙复才像样。所以说宋世学术之盛,安定胡泰山孙为之先河,这已在宋兴八十年的时期了。
宋代泰州如皋县(今天江苏省如皋市)的胡瑗,就处于这种中国学术的大变革时代,唐代佛学、晚唐诗词的轻薄颓废(钱穆先生语),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程度上。时代需要新宋学的产生与兴盛。到胡瑗、孙复等人这里,宋学的大幕,正式开启。
纪录片《胡瑗》以深远的历史视野和宏阔的国际眼光,纵览中国思想文化长河,深度还原这位理学先驱者生活的时代环境:庆历新政的推行,书院教育的发展,士大夫精神的觉醒,成就了以胡瑗为代表的“宋初三先生”。作品生动讲述了安定先生的人生旅程和学术经历。从少年“即以圣贤自期许”、到青年“颛意经学”、直至终身钟情于学术教育,从泰山脚下十年苦读、到苏州湖州等地办学、再到执掌太学,从“苏湖教法”的教育创新、到“以义理解易”的学术创新。
胡瑗与安定书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