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京照相馆》整部电影的主调紧绷、压抑,我自觉泪点不低,但是看到电影快结束,谷寿夫等南京大屠杀战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时,唯一逃生的林毓秀按下照相机那刻,还是没有绷住,心中特别的难受。
为了炮制所谓的 “亲善” 照片,他们在镜头前佯装出一副和善的模样,一边满脸假笑地给孩子们塞糖吃,营造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假象。然而,镜头一转,在那看不见的角落,他们却干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勾当 —— 把无辜母亲的耳朵残忍割下来,当作自己所谓的 “战利品”。这一鲜明的对比,犹如一记重锤,狠狠地砸在人们的心间,将日军的残暴与虚伪展现得入木三分。他们妄图用这一张张虚假的 “亲善” 照片,掩盖其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罪行,可他们的恶行早已被历史铭记,这些伪善的行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。
电影中的金家母女,同样遭遇了日军的残酷迫害。金家母女好不容易拿到了日军摄影师伊藤给的两张通行证,她们满心欢喜,以为凭借这两张通行证,便能逃离这座被战火与恐惧笼罩的城市,获得生的希望。她们怀揣着对未来的一丝憧憬,小心翼翼地朝着城门口走去。然而,现实却无比残酷,即便她们手持通行证,依旧未能躲过日军的魔掌,最终还是惨死在城门口。电影虽未直接呈现金家母女遇害的血腥场景,但正是这种留白,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,让那份悲愤与痛心在心底肆意蔓延。观众们不禁会想,在那城门口,金家母女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折磨?她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又是怀着怎样的绝望与恐惧?这种没有直接展示的死亡,反而更具冲击力,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日军的残忍与无情,以及战争的残酷与荒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