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热门电影

影版《聊斋》缘何失色:翻拍路上的得与失


在国产动漫的发展历程中,翻拍经典名著无疑是一条重要路径。从凭借精彩改编与精良制作,打响国漫崛起第一枪的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,到重新诠释传统神话、掀起观影热潮的《哪吒》系列,它们借助名著深厚的文化底蕴,加以创新演绎,收获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。然而,同样踏上翻拍之路的影版《聊斋》,却未能赢得大众认可,口碑差评如潮,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。

影版《聊斋》在叙事上存在严重缺陷。以《聊斋:兰若寺》为例,影片试图以 1+5 的叙事结构,用蒲松龄夜探兰若寺的主线故事串联起《崂山道士》《莲花公主》《聂小倩》《画皮》《鲁公女》五个独立篇章。但这种 “拼盘” 式做法,导致每个故事都难以深入展开,叙事节奏混乱。如《聂小倩》篇章,将故事背景搬到民国乱世,燕赤霞用枪打树妖,原本的悲情氛围沦为搞笑场景,情节逻辑因篇幅限制漏洞百出,让观众难以沉浸其中。

角色塑造的苍白无力也是影版《聊斋》的一大弊病。在《聊斋》原著中,诸多角色形象鲜明、个性饱满,像聂小倩的温柔善良与无奈,画皮女鬼的狠辣诡异,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。可在影版中,角色往往流于表面,缺乏深度挖掘与创新塑造。反观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,对孙悟空的塑造堪称一绝,将其刻画成颓废中年奶爸形象,与原著中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形成强烈反差,这种基于原著又别具一格的设定,赋予了角色全新魅力,让观众看到一个既有落魄无奈,又不失英雄气概的孙悟空。

影版《聊斋》在情感共鸣的营造上也远远不足。《聊斋志异》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,在于其对人性、爱情、善恶等主题的深刻探讨,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。但影版在改编时,没有精准把握这些内核,只是浮于故事表面。比如《画皮》篇章,虽有对夫妻情感的探讨,却未能深入展现 “至亲至疏夫妻” 的复杂内涵,无法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。
影版《聊斋》在翻拍过程中,没有汲取成功翻拍案例的经验,在叙事、角色塑造、情感共鸣等关键环节存在严重问题。在翻拍经典名著这条路上,只有深入挖掘原著精髓,结合现代视角创新改编,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,才能拍出既符合当代观众审美,又不失原著韵味的佳作,否则只能在翻拍的浪潮中黯然失色,成为观众眼中的失败案例 。
/ 没有下一篇文章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