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明星资讯

《归队》最大争议点:袁姗姗咖位与演技的失衡


在近期热播的剧集《归队》中,汇聚了胡军、李乃文等一众实力派老戏骨,本应凭借扎实的演员阵容与优质剧情收获好评,却因一位演员的表现陷入争议漩涡。有趣的是,这场争议的核心并非被胡军演技 “碾压” 的李乃文,也不是其他虽眼熟却缺乏记忆点的老戏骨,而是近年来咖位持续飞升,演技却始终未能跟上脚步的袁姗姗。从外貌塑造的违和感,到角色诠释的乏力,袁姗姗的表现不仅让观众频频出戏,更成为了这部剧口碑下滑的关键因素。
为了让袁姗姗更好地贴近剧中角色,剧组在造型设计上可谓下足了功夫:凌乱打结的头发、偏向黝黑的肤色,再加上布满脏污的妆容,每一处细节都试图还原角色所处的艰苦环境,营造出接地气的人物形象。然而,这些精心设计的 “糙感” 造型,却被袁姗姗面部明显的 “科技感” 彻底打破。无论是镜头特写中略显僵硬的面部线条,还是与整体肤色不协调的局部质感,都让观众难以忽略人工雕琢的痕迹。更让观众出戏的是,在需要通过表情传递情绪的关键场景中,袁姗姗的面部动作始终受限,“嘴好像张不开” 成为观众的普遍感受 —— 无论是角色激动时的呐喊,还是委屈时的哽咽,她的表情都显得十分克制,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,无法自然地释放情绪,这种生理层面的违和感,为她的角色塑造直接设置了第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。
如果说外貌上的违和还能依靠剧情氛围勉强弥补,那么演技层面的不足,则让袁姗姗的角色彻底失去了灵魂。作为一部聚焦现实题材的剧集,《归队》中的角色需要承载复杂的情感与厚重的现实意义,而袁姗姗在诠释角色时,始终未能抓住人物的核心特质。在展现角色坚韧一面时,她仅能通过皱眉、抿嘴等单一动作表达,缺乏层次感;在演绎内心挣扎的戏份时,眼神空洞无物,既没有传递出角色的矛盾与痛苦,也无法让观众产生共情。对比同剧的胡军,同样是面对困境的戏份,胡军仅通过一个颤抖的手部动作、一段低沉的台词,就能将角色的隐忍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,而袁姗姗的表现则如同 “隔靴搔痒”,始终停留在表面。
更让观众不满的是,袁姗姗近年来凭借综艺曝光、时尚资源等不断提升咖位,接演的角色也从配角逐渐向主角靠拢,但演技却未见明显进步。此前在多部影视剧中,她就曾因 “演技生硬”“表情管理失控” 引发争议,此次在《归队》中与老戏骨同台竞技,演技上的差距被进一步放大。有观众直言:“看到袁姗姗的戏份就想快进,不是对演员有偏见,而是她的表现实在撑不起这个角色,与整部剧的质感完全脱节。”
对于一部影视剧而言,演员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。《归队》中,袁姗姗本应凭借角色突破口碑,但外貌的违和与演技的不足,却让她成为了剧中最大的争议点。这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:咖位的飞升不能替代演技的打磨,唯有沉下心来钻研角色,用实力说话,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。而袁姗姗若想摆脱 “演技争议” 的标签,还需在后续作品中付出更多努力,用扎实的表现证明自己的演员价值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打破完美滤镜:金泰希的育儿低潮与真实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