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FOCUS
《热辣滚烫》:创作初心下的争议与坚守
《热辣滚烫》的诞生,源于贾玲曾许下的一个票房承诺与一份强烈的创作渴望。她曾公开表示:“如果电影能超过 30 亿,她就瘦成一道闪电”,这份带着玩笑却又无比认真的誓言,成了影片创作的契机之一。而在第一部电影获得成功后,贾玲拥有了更多的表达空间与话语权,内心深处 “爱自己”“自我救赎” 的创作主题愈发清晰,她渴望通过一部作品传递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我的接纳,正是这些因素的叠加,让《热辣滚烫》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。

不可否认,《热辣滚烫》在诸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。从内核来看,影片对 “自我救赎” 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,情节设计略显单薄,部分桥段的情感表达稍显刻意,未能引发更广泛的深度共鸣;在整体制作上,虽有可圈可点之处,但与一些顶尖佳作相比,在叙事节奏的把控、镜头语言的运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同时,该片的宣发策略也确实存在过于依赖 “噱头” 的问题,无论是贾玲的瘦身话题,还是前期的各种营销造势,都或多或少让观众的注意力偏离了影片本身的内容质量,这也成为不少人诟病的焦点。
但如果仅仅因为这些不足,就对贾玲和《热辣滚烫》进行全盘否定甚至拼命贬低,显然有失公允。贾玲作为导演,敢于将自己的真实经历与内心感悟融入创作,这份勇气值得肯定。她希望通过影片传递 “爱自己” 的理念,鼓励更多人接纳不完美的自己,勇敢追求更美好的生活,这样的创作初心是真诚且具有积极意义的。在电影市场中,并非每一部作品都能达到完美的水准,创作者在探索与表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与不足,本是常态。
贾玲在拍摄过程中为角色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容忽视。为了契合影片中角色的蜕变,她亲身实践 “瘦成一道闪电” 的承诺,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惊人的体重变化,这份自律与坚持背后,是对作品的负责和对观众的尊重。这种将创作理念付诸行动的态度,不该被轻易抹杀。

电影创作本就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工程,一部作品的好坏需要多维度、客观地去评判。《热辣滚烫》或许不算一部顶尖佳作,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它承载着贾玲的创作初心与真诚表达,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。我们可以对影片的不足提出批评与建议,帮助创作者在未来的作品中不断进步,但不应带着偏见去刻意 “踩” 作品和创作者。毕竟,每一份真诚的创作都值得被尊重,每一次勇敢的表达都应被给予一定的包容,这样才能让电影市场保持活力与创造力,涌现出更多真正触动人心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