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首页
倪大红饰宁学祥:演技高光与 “苏大强影子” 的争议
提起倪大红,观众总会想起他塑造的一个个鲜活角色 ——《都挺好》里让人又爱又恨的苏大强,《大明王朝 1566》里深谋远虑的严嵩,每一个形象都极具辨识度。而在刻画宁学祥这一角色时,这位老戏骨再次展现了他对人物的把控力,却也因演技风格的 “重复性” 引发争议:他精准捕捉到地主的自私与贪财,却又难脱 “苏大强” 的影子,让角色魅力在高光与遗憾间徘徊。
倪大红对宁学祥 “自私本性” 的刻画,有诸多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。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,莫过于女儿绣绣被绑时,他盘算地契的那一幕:镜头特写里,他眉头微蹙,目光死死盯着手中的地契,眼神里没有丝毫对女儿安危的担忧,只有对家产的不舍与权衡,那份麻木与冷漠,像一把钝刀,慢慢割开人物自私的内核。而他抚摸地契时的神态,更是将 “贪财” 二字演绎到了极致 —— 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,眼神柔和得仿佛在注视情人,嘴角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,与面对女儿时的冰冷形成强烈反差。这份对 “物” 的痴迷与对 “人” 的淡漠,瞬间让宁学祥这个地主形象立了起来,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,部分底层地主 “重利轻情” 的价值观。

可这份高光,却被 “演技复制” 的争议蒙上了一层阴影。不少观众看完剧集后,戏称宁学祥是 “苏大强下乡”,只因倪大红在表演中,多次出现与苏大强相似的神态动作:无论是思考时的瞪眼,还是不满时的噘嘴,甚至连眼袋抽搐的频率都如出一辙。比如宁学祥与佃户争执家产时,他皱着眉、瞪着眼,语气里带着不耐烦的抱怨,那副模样让观众瞬间跳戏,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家中斤斤计较、处处挑剔的苏大强。这种 “重复性” 并非刻意模仿,更像是演员长期形成的表演习惯,却在无形中将宁学祥与苏大强的边界模糊,让角色失去了独特性 —— 观众记住的是 “倪大红的招牌动作”,而非 “宁学祥该有的样子”。

更让人遗憾的是,他对宁学祥 “冷漠绝情” 的处理,略显脸谱化。在面对女儿绣绣的求助时,宁学祥本应展现出更复杂的心理:或许有对女儿的愧疚,或许有对现实的无奈,或许有对家产的执念,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,才能让人物更立体。但倪大红的演绎,大多停留在 “冰冷” 的表层 —— 要么是面无表情地拒绝,要么是眼神躲闪地回避,缺少层次变化。比如绣绣哭着求他救自己时,他只是背过身,语气生硬地说 “我管不了你”,没有丝毫犹豫与挣扎,仿佛宁学祥的 “绝情” 是天生的,而非被时代、利益裹挟后的选择。这种处理方式,让人物失去了深度,也让 “父亲对女儿的冷漠” 变成了简单的 “反派标签”,少了些人性的复杂与真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