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FOCUS

《雁回时》:国剧大女主剧的标杆之作,凭实力从网剧逆袭上星


在国剧市场中,“大女主剧” 虽屡见不鲜,但真正能做到情节扎实、人设饱满、爽感与深度兼具的作品却寥寥无几。而《雁回时》的横空出世,无疑为这一题材树立了新标杆,不少观众直言 “真希望国剧导演们都跟《雁回时》的导演好好学一学,什么叫作真正的大女主剧”。从剧情设计到演员表现,再到最终的收视成绩,这部剧用实力证明了 “好作品从不缺市场”,更实现了从网剧到上星剧的华丽逆袭。
《雁回时》最让人惊艳的,莫过于其对剧情节奏的精准把控与情节的高能呈现。不同于许多大女主剧依赖 “金手指”“恋爱脑” 推动剧情的套路,该剧将悬疑、反转、设局巧妙融入主线,每一个情节都充满张力,甚至拍出了让观众 “起鸡皮疙瘩” 的爽感。剧中女主并非一开始就自带光环,而是在困境中不断成长、步步为营 —— 从陷入职场阴谋被陷害,到凭借智慧搜集证据反击,再到揭开背后隐藏的家族秘密,每一次转折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。尤其是中期 “女主设局引反派上钩” 的剧情,通过多线叙事交织,将悬疑感拉满,当真相揭晓的那一刻,观众不仅能感受到剧情反转的冲击,更能体会到女主智商在线的魅力,这种 “靠实力破局” 的大女主设定,远比 “一路开挂” 更能打动人心。
陈都灵在剧中的演技突破,也成为《雁回时》的一大亮点。此前,不少观众对陈都灵的印象还停留在 “清纯校花” 的标签上,认为她的演技偏青涩,难以驾驭复杂角色。但在《雁回时》中,她用扎实的表现打破了外界的固有认知,尤其是 “丧母” 那场哭戏,更是让观众刮目相看。镜头下,她没有选择夸张的肢体动作与嘶吼式的哭腔,而是通过微微颤抖的肩膀、泛红的眼眶、强忍泪水却不断滑落的泪珠,将角色失去母亲后的悲痛、无助与隐忍诠释得淋漓尽致。从最初的愣神发呆,到缓过神后的无声哽咽,再到最后崩溃痛哭,情绪层次分明且极具感染力,不少观众表示 “看陈都灵这场哭戏时,自己也忍不住跟着掉眼泪,完全被她带入到情绪里了”。这场戏不仅成为剧中的名场面,更让陈都灵的演技得到了广泛认可,也为剧集增添了更多情感厚度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《雁回时》最初以网剧形式播出,凭借过硬的品质收获口碑与热度后,成功登陆东方卫视上星播出,实现了 “网剧逆袭上星” 的突破。而在上星之后,该剧也没有让观众失望,以 0.32 的收视率助力东方卫视跻身同期收视榜单前五。这一成绩看似不算顶尖,却极具含金量 —— 一方面,上星剧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,既有其他卫视的优质剧集分流观众,也有综艺、纪录片等节目抢占市场;另一方面,从网剧到上星,观众群体从年轻的网络用户扩展到全年龄段观众,能获得不同群体的认可并取得这样的收视成绩,足以证明《雁回时》的品质经得起考验。
《雁回时》的成功,不仅为大女主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—— 不依赖流量噱头,而是靠剧情、演技与诚意打动观众;更证明了好作品无论最初的播出形式如何,都能凭借实力脱颖而出。对于国剧行业而言,这部剧更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当下部分剧集存在的 “剧情注水”“人设悬浮” 等问题,也为导演们指明了方向:只有真正尊重观众、打磨作品,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市场与时间检验的佳作。相信未来若有更多像《雁回时》这样的作品出现,国剧市场必将迎来更繁荣的发展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陈浩民的网大作品陷入了 “同质化” 的怪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