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热门电影

古天乐:港圈劳模为何陷 “票房毒药”?观众点破港影困局


提起古天乐,“港圈劳模” 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。不知从何时起,他每年至少有两三部作品与观众见面,无论是大制作还是中小成本影片,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可与这份 “高产”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,古天乐的作品在内娱市场的票房表现,大多不尽如人意,“票房毒药” 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,唯有《九龙城寨》一部,近些年称得上叫好又叫座。
论敬业与实力,古天乐从无短板。为了角色,他向来拼尽全力:在《扫毒 3》的拍摄中,他亲赴沙漠,上演 “吃土” 戏份,毫无偶像包袱;《九龙城寨》里,他在模拟龙卷风的恶劣场景中完成高强度打戏,动作戏行云流水;《杀破狼・贪狼》中,他凭借细腻入微的表演,将一位父亲的绝望与愤怒演绎得淋漓尽致,堪称 “演技封神” 时刻。这些高光表现,都证明他的业务能力从未掉线,可为何他主演的影片,多数难逃 “扑街” 命运?
其实,早有观众戳中了关键:问题不在古天乐,而在港影自身的困局 —— 港影仿佛还活在过去,题材严重固化,警匪片几乎成了 “标配”。多年来,从《无间道》系列开启港产警匪片黄金时代后,后续作品大多跳不出 “卧底”“枪战”“黑帮” 的框架,古天乐主演的《扫毒》系列、《反贪风暴》系列等,也都未能脱离这一范畴。观众早已对千篇一律的警匪叙事产生审美疲劳,当内娱市场不断涌现现实题材、奇幻冒险、家庭温情等多元类型片时,港影的单一题材,自然难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。
更核心的问题,在于港影演员的格局与视角,已逐渐跟不上内娱观众的需求。过去,港影凭借独特的都市文化、快节奏叙事吸引内地观众,可如今,内娱观众的审美与认知不断提升,更看重影片对现实的映射、对人性的深度挖掘,以及与当下社会语境的共鸣。而港影仍在延续过往的叙事逻辑,聚焦香港本土的地域故事,缺乏对更广阔社会议题的关注,视角局限明显。这种 “脱节”,让内娱观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,即便古天乐演技在线,也难以挽救影片整体的 “水土不服”。
《九龙城寨》的成功,其实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。该片虽仍带有港影动作片的基因,但在场景搭建、故事内核上,融入了更多新鲜元素,突破了传统警匪片的桎梏,既保留了港影的特色,又贴合了当下观众对 “爽感” 与 “质感” 的双重需求,才得以打破票房魔咒。
对古天乐而言,他的努力与实力有目共睹,却受制于港影的整体困境。若港影不能跳出 “过去式” 的叙事框架,打破题材单一、视角局限的枷锁,即便有再多像古天乐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“拼命”,恐怕也难以在内娱市场重拾往日辉煌,而 “劳模” 的心血,也可能继续陷入 “叫好不叫座” 的尴尬境地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董璇与张维伊:今年最具争议的明星夫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