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首页

郁葱:用“剧抛脸”演技点亮年轻演员的实力派之路


在《灼灼韶华》中,郁葱饰演的尹阿妹与顾小姐,堪称 “剧抛脸” 的经典范例。当尹阿妹以顾小姐的身份登场时,身着精致旗袍,发髻梳得一丝不苟,举手投足间带着上海名媛的优雅与疏离 —— 她端起咖啡杯时,小指微微翘起,说话时语速缓慢且带着恰到好处的停顿,眼神里藏着上流社会的审视与防备,完全褪去了尹阿妹原本的质朴。若不是褚韶华一句 “阿妹” 打破伪装,很难想象这个精致到骨子里的顾小姐,与此前那个扎着麻花辫、穿着粗布衣裳,说话带着乡土口音、眼神里满是倔强的尹阿妹,出自同一位演员。
这种角色切换的背后,是郁葱对细节的精准把控。为了区分两个角色,她在肢体语言上做了巧妙设计:尹阿妹走路时脚步轻快,带着几分莽撞,遇到事情会下意识攥紧衣角;而顾小姐则步态从容,每一步都走得稳而缓,双手要么轻搭在身前,要么自然垂落,从无多余动作。在声音塑造上,她更是下足了功夫,尹阿妹的声音清亮且带着点沙哑,充满生活气息;顾小姐的声音则刻意压低,语调温柔却带着距离感,甚至在句尾会不自觉带上一丝慵懒的拖音。正是这些细节的叠加,让两个角色彻底 “割裂”,也让观众真正感受到 “演什么像什么” 的演技魅力。
在影视圈,不少演员即便名气再大,也难逃 “演什么都是自己” 的困境。有的演员无论饰演古代侠客还是现代白领,说话的语气、微笑的弧度甚至挑眉的习惯都如出一辙;有的演员即便穿着不同时代的服装,眼神里的个人特质也从未改变,观众一眼就能认出 “这是 XX 本人”。这种 “自我重复” 的表演,本质上是缺乏对角色的深度理解,或是习惯了用个人标签替代角色塑造。
而郁葱的 “认不出”,恰恰源于她主动与角色 “共生” 的创作态度。为了演好尹阿妹,她特意去体验乡村生活,跟着当地村民学习农活,观察她们说话时的神态与语气,甚至模仿她们劳作后疲惫却依旧坚韧的状态;在塑造顾小姐时,她则反复观看老上海纪录片,研究名媛的社交礼仪,还专门学习了旗袍的穿搭技巧,确保每个动作都符合角色的身份背景。她曾在采访中说:“每次接到新角色,我都会先把自己‘清空’,然后让角色一点点住进我的身体里。” 这种甘愿 “隐去自我”、全心服务角色的态度,让她能够彻底融入每个角色,也让观众在不同作品里 “认不出” 她,而这种 “认不出”,正是对演员演技的最高认可。
/ 没有下一篇文章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