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明星资讯

陈妍希:从校园女神到平衡家庭与事业的清醒者


提起陈妍希,许多人脑海中最先浮现的,仍是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》里沈佳宜的模样 —— 白衬衫、马尾辫,笑容干净又温暖,仿佛是从青春记忆里走出来的 “校园女神”。这部电影让陈妍希一夜爆红,此后她又陆续参演了多部影视剧,无论是古装剧里的灵动角色,还是现代剧中的温柔形象,都让她成为观众心中极具亲和力的女演员,事业也一度处于上升期,成为不少人青春里的 “白月光”。
然而,随着结婚生子,陈妍希的事业轨迹悄然发生了转变。曾经频繁扎根剧组、专注于影视创作的她,开始减少了影视剧的拍摄量,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综艺节目中。从亲子类综艺到生活体验类节目,我们时常能在荧幕上看到她的身影,但这些工作大多不需要长时间沉浸式待在剧组,拍摄周期相对灵活,既能让她保持一定的曝光度,又能为她留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。对于这样的选择,外界或许有过不解,但了解背后的原因便会明白,这是她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做出的平衡 —— 比起长时间与家人分离,她更希望能亲自参与孩子的成长,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守护好属于自己的小家。
在离婚前,陈妍希曾参与过一档恋爱综艺,节目中嘉宾们围绕 “感情里应该迎合还是做自己” 的话题展开讨论,彼时仍处于婚姻中的她,分享了一段十分清醒的观点。她认真地说:“任何一段感情里都无法完全做自己,因为任何感情都需要两个人配合。” 这番话没有回避感情中的现实,反而透着一种成熟的通透。在大众的固有认知里,“做自己” 似乎是感情中不可或缺的态度,但陈妍希却点出了感情的本质 —— 它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,而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,需要彼此在相处中磨合、妥协与配合。就像她在婚姻中,为了平衡家庭与事业,主动调整工作节奏,这何尝不是一种 “配合”?这种配合并非失去自我,而是在珍惜的感情里,愿意为对方做出适度的让步,找到属于两个人的相处之道。
其实,陈妍希的事业转变与感情观点,都展现出她对生活的清醒认知。从爆红的 “校园女神” 到从容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女性,她没有被外界的期待裹挟,而是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。综艺舞台上的她,依旧保持着往日的温柔与亲和力,在与嘉宾的互动中展现出细腻的共情力;私下里,她用心陪伴孩子,将家庭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。即便后来婚姻走向结束,她也没有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,而是依旧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工作,继续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稳步前行。
如今再看陈妍希,或许少了几分当年沈佳宜的青涩,却多了几分成熟女性的从容与坚定。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,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,无论是事业的选择还是感情的经营,都不必拘泥于他人的标准,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,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而她曾经在恋综里分享的感情观,也依旧能给身处感情中的人带来启示 —— 真正的感情,从来不是一味地追求 “做自己”,而是懂得在彼此的配合与理解中,共同书写温暖的故事。
/ 下一篇文章: /

董璇:不被外界定义,活出自我的生活态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