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看点

月亮姐姐离开央视少儿频道,携新工作室再赴童心之约


         10 月 18 日,48 岁的 “月亮姐姐” 王淏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视频,正式宣告告别深耕 27 年的央视少儿频道,转岗担任央视频 “月亮姐姐工作室” 主理人。这则 “不是离开,只是换了一个离梦想更近的家” 的官宣消息,瞬间唤醒无数人的童年记忆,相关话题迅速引发热议。

         作为几代人的童年符号,月亮姐姐的央视生涯始于 1998 年。从中国传媒大学求学期间进入央视青少中心,到毕业后正式扎根少儿频道,她主持的《七巧板》《智慧树》《大风车》等节目,以清新接地气的风格成为 90 后、00 后的共同记忆。视频中,她深情回望那些与团队熬夜改方案、反复打磨节目环节的日子,坦言这份童心情谊将永远珍藏。成为母亲后,她更将育儿体验融入事业,出版《月亮姐姐当妈妈》等作品,让 “童心事业” 有了更细腻的表达。

         此次转型并非偶然,而是个人追求与行业趋势的必然契合。面对传统少儿节目形态收缩、内容传播向短视频化转型的行业变化,她渴望通过工作室获得更灵活的创作空间。儿子 “妈妈手机里的小朋友比我还多” 的疑问,更让她坚定了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决心,新岗位的自主时间安排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。这种主动求变,既避开了年龄焦虑,更展现了成熟媒体人的职业智慧。

         新身份带来的是更广阔的创作舞台。月亮姐姐工作室将聚焦儿童 IP 开发、教育短视频创作及公益项目,首档融合 AI 技术与素质教育理念的节目《童心创变者》已在筹备中。该节目计划通过复原文物、设计未来城市等创意实践,点燃青少年的好奇心与创新力,堪称传统电视经验与新媒体教育的创造性结合。值得注意的是,工作室仍依托央视平台运作,既有体制内的公信力背书,又能释放市场化的创作活力。

         消息公布后,评论区成为集体怀旧的现场。网友纷纷晒出童年截图感慨 “记忆换了种方式延续”,尼格买提 “月亮姐姐不要我们这些小朋友了” 的调侃更引发回忆杀。这种情感共鸣,源于她用 27 年时间构建的 “陪伴感”—— 正如她所言,无论平台如何变化,与孩子们同行的初心从未改变。

         从台前主持人到工作室主理人,月亮姐姐的转型为传统媒体人提供了范本。48 岁的她用行动证明,职业生命不必被年龄定义,过往积累皆可成为新征程的跳板。当《童心创变者》的创意落地时,那个温暖的 “月亮”,终将在新媒体的天空中继续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《再见爱人 5》陷路行行贿风波,行业警钟再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