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FOCUS

盲人脱口秀演员点破关键 —— 抵达之外,尊严更重要


  “在有门的情况下,只需要把门打开我就可以自己走出去,你说不,今天情况特殊,开门太费劲了,我们安排两个工作人员协助您从狗洞出去,一样的,都能出去。” 盲人脱口秀演员黑灯这句掷地有声的话,为深圳机场风波的讨论注入了最直击人心的注脚。当舆论还在纠结郑智化 “连滚带爬” 的描述是否夸张时,黑灯用一个尖锐的比喻,点破了事件的核心 —— 比起能否抵达目的地,残障人士更需要被尊重地对待。

  这场风波的起因本是具体的服务疏漏:郑智化乘坐的轮椅因登机车与机舱门 25 厘米的高度差无法登机,工作人员未按需求调整设备。机场的致歉与整改措施来得迅速,增配保障人员、试点连接装置等承诺看似回应了问题,但黑灯的发声却揭示了更深层的困境:公众与服务提供者常常陷入 “结果导向” 的误区,认为只要完成了协助,过程的体面与否无关紧要。这种认知偏差,恰恰是残障群体日常出行中遭遇的隐形壁垒。

  作为用幽默解构残障困境的脱口秀演员,黑灯对这种 “善意的漠视” 有着切身体会。他曾在段子里吐槽不锈钢盲道让盲人雨天 “瞎滑”,调侃那些头尾相连的盲道让视障者走不出循环。这些看似荒诞的细节,背后是无数次尊严被折损的瞬间。就像深圳机场事件中,监控显示有工作人员搀扶协助,但这种 “完成任务式” 的服务,与黑灯所说的 “开门” 式尊重相去甚远。残障权益倡导者蔡聪曾提出 “残障是社会构建的障碍”,而这种对尊严需求的忽视,正是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更值得深思的是,事件引发的争议焦点一度跑偏。有人纠结安检严格是否合理,有人指责当事人描述夸张,却鲜少有人追问:为何保障设备的安全规范不能兼顾残障旅客的体面?为何 “优先安排廊桥登机” 要等到风波发生后才被提上日程?黑灯的段子能推动深圳拆除不合理盲道,恰恰说明公众并非冷漠,只是缺乏对残障群体真实需求的认知。当服务设计只考虑 “完成保障” 而非 “体面保障”,当社会讨论只纠结 “事实细节” 而非 “权利本质”,尊严便成了被牺牲的选项。

  深圳机场的整改措施若能真正落地,或许能避免类似事件重演。但黑灯的质问更应成为整个社会的警钟:无障碍建设从来不止于盲道、坡道这些硬件,更在于将 “尊严” 纳入服务的核心标准。正如他用脱口秀打破偏见的努力,真正的人文关怀,不是居高临下的协助,而是平等尊重的对待 —— 毕竟,没有人愿意从 “狗洞” 里走进本该平等抵达的世界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《澎湖海战》先导预告以史为鉴,传递两岸统一信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