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看点

向太 “无张叔平王家卫是屁”:一句辣评撕开影坛协作真相


         11 月 3 日,向太陈岚在直播间的一番言论如惊雷般炸响舆论场:“王家卫没有张叔平就是个屁,投资他的老板基本都亏钱”。这句直白到近乎粗暴的评价,不仅撕下了王家卫 “艺术大师” 的滤镜,更将电影创作中 “导演核心论” 与 “团队协作论” 的矛盾推至台前。

         向太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,其矛头首先指向王家卫 “不受控” 的创作模式。在业内,他拍戏无固定剧本、工期无限拖延早已是公开秘密。《阿飞正传》耗资 4000 万港元,票房却仅 975 万港元,直接导致投资人邓光荣的公司濒临破产;《摆渡人》需 10 亿票房回本,最终仅收回 5 亿,诸多案例让 “投资人噩梦” 的标签难以撕下。对于注重成本控制与回报效率的资本方而言,这种 “烧钱式创作” 显然难以被接受。

         而被向太推至关键位置的张叔平,确实是王家卫美学宇宙的灵魂构建者。自 1988 年《旺角卡门》结缘,两人三十余年的合作塑造了无数经典:《阿飞正传》的慵懒迷幻、《重庆森林》的斑驳光影、《东邪西毒》的沙漠苍凉,皆出自张叔平的美术设计。《花样年华》中张曼玉的二十余套旗袍暗合剧情心境,《一代宗师》数百种黑色布料的运用斩获奥斯卡提名,他 39 次金马奖提名、16 座金像奖的实绩,印证了其不可替代的价值。正如业内所言,王家卫捕捉情绪,而张叔平定义情绪。

         但将王家卫的成就完全归于张叔平,难免有失偏颇。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把控、对演员情绪的挖掘,同样是作品的灵魂。《春光乍泄》中何宝荣与黎耀辉的情感张力,《繁花》里沪上风情的时代还原,都离不开王家卫的作者表达。两人更像是互相成就的共生体 —— 张叔平因王家卫获得首个金像奖,王家卫则靠张叔平的美学确立风格。

         向太的言论或许带着资本视角的情绪,却点破了关键:电影从不是孤胆英雄的游戏。蔡澜曾说 “电影是全体创作,大家都有功劳”,恰是对这场争议的注解。如今张叔平逐渐淡出其团队,王家卫的争议陡增,更印证了协作的重要性。当艺术理想遭遇资本逻辑,当导演光环遇上幕后心血,这场热议早已超越言论本身,成为影坛生态的一面镜子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《花少 7》收官!陈数长文道离别,“七老童心” 故事与 8.4 分口碑成亮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