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最新综艺
游轮上的跨国对决?《亚洲新声》凭新意打破音综困局
当哈萨克斯坦歌手丹妮莉娅用爆发力极强的嗓音唱响《放射性的》,游轮甲板上的海风仿佛都被点燃;00后中国歌手可楼身着白裙,将戏腔与流行唱法融入《光亮》,细腻与磅礴的反差让全场屏息——这是《亚洲新声》首期节目中的名场面,这档被网友戏称为“内娱史上最难音综”的跨国音乐节目,在《歌手2025》的热度夹击下,凭借独特的国际视野和场景创新,开播即拿下豆瓣8.2分,成为2025年音综市场的“黑马”。
节目上线之初,曾因“红椅子选拔”“导师点评”等元素被质疑是《中国好声音》的“换壳版”,但随着内容推进,其创新内核逐渐显现。最直观的突破在于场景与视野的升级——将舞台设在航行的游轮上,歌手们在海风与日光中竞演,没有封闭演播厅的束缚,表演更具感染力;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新生代歌手同台竞技,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风格碰撞出奇妙的火花,让节目跳出了“内娱自娱自乐”的局限。
“新声”并非指完全的新人,而是“新的声音表达”,这是节目最核心的定位。可楼将传统戏腔与现代流行乐结合,让《光亮》这首老歌焕发新生;日本歌手佐藤健太用钢琴弹唱《七里香》,日语与中文的交织带来别样韵味;韩国歌手金智媛则将K-pop的舞台张力与抒情歌曲的细腻结合,重新演绎《小幸运》引发全场大合唱。这些改编没有刻意追求炫技,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个人风格与文化特色,让观众感受到“音乐无国界”的魅力。
节目没有回避跨国竞演的文化差异,反而将其转化为独特的看点。在后台互动环节,各国歌手分享自己国家的音乐故事:丹妮莉娅教大家跳哈萨克族传统舞蹈,可楼则向外国歌手介绍中国的戏曲唱腔;当不同语言的祝福在游轮上响起,弹幕里满是“这才是文化交流该有的样子”的感慨。这种“以音乐为桥”的叙事,让节目不仅是一场竞技,更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,格局瞬间拉开。
当然节目也存在明显的短板:舞美设计相对简单,与游轮场景的适配度有待提升;部分歌手的表现略显青涩,与“实力唱将”的定位存在差距。但观众对这些瑕疵表现出极大的包容,有网友留言:“虽然不够完美,但能看到不同文化的音乐碰撞,就已经值回票价。”这种包容的背后,是观众对音综“创新”的迫切需求——在太多换汤不换药的节目中,《亚洲新声》的国际视野和真诚表达,无疑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随着赛程推进,《亚洲新声》的跨国合作赛段即将开启,各国歌手将两两组队演绎融合曲目,这一创新环节让观众充满期待。节目总导演在采访中表示:“我们不想做简单的歌手PK,而是希望通过音乐,让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相互理解、彼此欣赏。”在音综陷入流量博弈的当下,《亚洲新声》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文化交流的内核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。它证明,音综的魅力不仅在于歌声本身,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情感连接——这或许就是音综破局的真正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