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看点
王晶盛赞易烊千玺:下一个周润发,还是别样传奇?
香港导演王晶在“晶哥大讲堂”中的一句评价,让易烊千玺再度成为影视圈焦点——“他可能是更偏文艺一点的周润发或姜文”。将这位20多岁的青年演员与影坛传奇并列,既引发热议,也让人们重新审视流量偶像到实力派演员的转型路径。
王晶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基于易烊千玺近年的角色选择与表演质感。从《少年的你》中隐忍倔强的小北,到《满江红》里心思缜密的孙均,再到《小小的我》中挑战的脑瘫患者,他始终避开甜宠偶像剧的舒适区,专挑内心复杂的边缘角色打磨演技。这种“打碎自我重塑角色”的狠劲,与周润发早年的演艺轨迹形成奇妙呼应——当年发哥在《英雄本色》中,用“叼火柴、擦风衣”的细节塑造小马哥,将落魄英雄的情义与倔强刻入观众记忆,正是这种对角色的极致投入。
更核心的契合点在于表演的精神内核。王晶强调,易烊千玺走的是“演技路线而非商业巨星路线”,这与周润发超越标签的表演特质高度一致。周润发既能在《英雄本色》中展现江湖气的洒脱,也能在《阿郎的故事》中流露普通人的温情;易烊千玺则用沉默的爆发力,在《奇迹·笨小孩》的创业者与《小小的我》的残障少年之间自由切换,两人都擅长用细节传递角色的厚度。这种不被类型束缚的可塑性,正是顶级演员的共同特质。
舆论场的两极反应,恰恰凸显了这一评价的分量。支持派认为,王晶的类比是对青年演员职业态度的肯定——易烊千玺封闭训练数月揣摩角色,拒绝综艺消耗专注剧本,这种“戏比天大”的精神值得喝彩。质疑者则理性指出,周润发的传奇源于与港片黄金时代的相互成就,从“票房毒药”到“票房保证”的逆袭,需要时间与经典作品的双重沉淀,易烊千玺仍需更多代表作证明自己。
其实王晶的评价更应被视作一种行业期许。在流量至上的浮躁环境中,易烊千玺主动“去偶像化”的选择,恰如当年周润发在低谷中坚持打磨演技的韧性。他不必成为“下一个周润发”,正如周润发从未想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。
从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初露锋芒到如今的演技认可,易烊千玺用角色一步步改写标签。“文艺版周润发”的称号是鼓励而非定论,未来能否在影坛留下独特印记,答案终究藏在他接下来的每一个角色与每一部作品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