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娱乐FOCUS

纯手 K 铸就国漫魂:《哪吒》主创硬核回应动捕争议


         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资格名单的公布,让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意外陷入舆论漩涡。因名单中未见其身影,有网友猜测影片可能因动作捕捉技术使用比例超标而失格。11月23日,该片动作指导、动画总监及分镜设计等核心主创公开回应,以斩钉截铁的态度澄清:“《哪吒1》《哪吒2》都是纯手K,没有一秒钟的画面是动捕。”这一回应不仅厘清了事实,更让大众聚焦于中国动画人“死磕到底”的创作精神。

         所谓“手K”,即动画师人工逐帧设计角色动作,是动画制作中最耗时耗力的方式。与动作捕捉技术通过设备记录真人动作再转化为动画相比,手K虽然效率偏低,却能赋予角色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风格化特质。主创团队透露,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的特效镜头从首部的1318个增至1948个,由138家团队、4000多人协同完成,即便在群集动画等环节曾借助动捕技术提升前期效率,但所有素材最终都经过动画师逐帧调整重制,完全符合纯手K的创作规范。

         这份坚持背后,是中国动画工业的成熟与坚守。五年前,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以1600人的创作规模开创了国产动画大规模生产的先河;如今续作更以标准化协作体系,实现了131个城市团队的风格统一。为呈现天元鼎爆炸的火山级效果,团队反复解算爆炸体量;为让虚拟场景兼具宏大气势与微观细节,动画师在每一帧都倾注匠心。这种对写实质感的追求,使得影片在视效密度上达到新高度,也印证了纯手K技术足以支撑起高水准的动画创作。

         此次争议也让动作捕捉与手K动画的边界问题进入公众视野。奥斯卡对动画长片的评选标准,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动画的艺术创作属性。而《哪吒》系列的创作实践表明,技术工具的选择应服务于艺术表达,而非评判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尺。出品方随后补充说明“未报名奥斯卡”的事实,更让此前的技术争议失去前提,但主创对纯手K的强调,已然传递出明确信号:中国动画既不排斥技术创新,更坚守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。

         从《大圣归来》到《哪吒》系列,国产动画的崛起从来不是单一技术的胜利,而是一群创作者以匠心对抗浮躁的成果。4000人协同作战的工业体系、动画师逐帧打磨的执着坚守,共同构筑了国产动画的底气。当哪吒的火尖枪挥舞出流畅招式,当敖丙的龙鳞在光影中流转,这些画面背后不仅是技术的支撑,更是中国动画人对品质的敬畏。这份坚守,远比是否入围奖项更能彰显国产动画的真正实力。

/ 下一篇文章: /

十年磨一剑!刘慈欣《超新星纪元》2026 年启动电影筹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