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欧美动态
贾斯汀・比伯嗑药争议再发酵:光环下的迷失与自我救赎
2025 年初,贾斯汀・比伯因纽约街头憔悴亮相的照片再度陷入嗑药争议。眼窝凹陷、双眼泛红的模样,让 “复吸毒品” 的猜测在网络蔓延,这位少年成名的巨星,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。然而拨开传言迷雾,呈现在公众眼前的,是一段关于迷失、救赎与持续抗争的真实人生。
比伯与药物的纠葛并非始于今日。在纪录片《Justin Bieber: Sessions》中,他坦言 12、13 岁便接触毒品,15 岁出道时已深陷依赖。年少成名带来的 “压倒性转变” 让他无所适从,聚光灯下的巨大压力与未被诊断的极度焦虑,促使他将药物当作逃避现实的出口。最黑暗的日子里,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吞下一把药片,保镖每晚需检查他的脉搏确认是否存活,“感觉自己正在慢慢走向死亡” 的绝望贯穿了他的青春年华。2014 年酒驾事件后,“毒瘾少年” 的标签更如影随形,即便他从未承认硬性毒品使用,偏见也已生根发芽。
此次争议的爆发,实则是公众对 “问题偶像” 的惯性审视。但比伯的发言人很快澄清,憔悴模样源于连夜创作音乐与照顾六个月大的儿子,这位新手父亲正适应全新生活节奏。这并非首次误解,2020 年他公开莱姆病病情时便曾解释,许多 “堕落” 表象实为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外在显现。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自我救赎:凭借信仰的力量,他结束不适配的关系,重新定义生活优先级,将重心放在家庭与音乐上。妻子海莉透露,正是看到他主动戒毒的决心,才选择走进他的生活。
争议背后,是公众对偶像责任的激烈讨论。有网友愤怒于他出道时作为 “正能量偶像” 却隐瞒毒瘾,认为其行为可能误导低龄粉丝。但也有声音认为,他的坦诚恰恰展现了成长。从 2020 年公开黑历史,到 2023 年加入康复团队直面压力,再到 2025 年以音乐作品诠释 “与幻象的抗争”,比伯始终在撕裂虚假面具。正如《滚石》杂志所言,人们终于意识到,他不是自毁型天才,只是试图自救却被误解太久的普通人。
如今 31 岁的比伯,仍在与过去的阴影抗争。他的故事印证了:偶像并非完美神祇,而是可能犯错、正在成长的个体。嗑药争议的反复出现,既提醒公众警惕标签化偏见,也警示艺人需以更自律的姿态承担社会责任。当比伯在冰岛录音室写下 “他们说我疯了,可我只是诚实” 的歌词时,或许正是在告诉世界:真正的救赎,从来不是伪装完美,而是敢于直面黑暗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