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首页
雪中 2 官宣:张若昀是 “定海神针”,武指该 “换血” 了
又见北凉雪,染尽少年头。时隔四年,《雪中悍刀行 2》的官宣概念海报终于让剧迷等到了消息,可随之而来的不是清一色的欢呼,而是 “留下张若昀,换掉武指” 的集体呼吁。这份看似矛盾的期待,恰恰道破了这部 IP 续作的命门所在。
张若昀的不可替代性早已成为共识。第一季开播前,不少原著粉曾属意陈坤出演徐凤年,可张若昀用细腻演技完成了 “破壁”—— 从纨绔世子的油腔滑调,到肩负北凉重任的沉稳坚毅,他将角色的成长弧光诠释得层次分明。更难得的是他与胡军的对手戏,“儿子追打老子” 的名场面里,既演出了徐凤年的叛逆,又藏着父子间的温情,让 “徐骁安排的” 成为流传至今的热梗。业内早有定论:有张若昀在,这便是 S + 级项目;没了他,热度将断崖式下滑。如今网友的呼声,本质是对 IP 灵魂人物的珍视。
相较于演员的 “定心丸”,第一季的武打设计堪称 “减分项天花板”。本该燃爆的江湖对决,沦为全网吐槽的 “慢动作 PPT”—— 拔刀抬腕卡成 0.5 倍速,高手过招全靠观众脑补。李淳罡 “剑来” 的名场面,原著写尽宗师气象,剧里却因拖沓动作失去神韵;南宫仆射的飒爽身段本是优势,也被冗长剪辑浪费。更可惜的是原著中徐凤年北莽之行的高光战绩 ——“杀二品六人,杀金刚境三人”,这样的硬核剧情若再被慢动作稀释,只会从爽点变成笑点。
网友呼吁换武指,绝非苛责,而是给剧组指明方向。武侠剧的打戏从不是单纯的动作展示,李淳罡的随性藏锋、邓太阿的剑出无悔,都该通过动作节奏传递情绪。央视版《水浒传》的打戏之所以经典,在于演员真练真打,镜头里的力量感骗不了人。张若昀本人也有功底,《警察荣誉》里的拔枪动作练出肌肉记忆,只要武指敢设计,演员就敢执行。
第二季的北莽篇本是翻盘良机:洪洗象 “骑鹤下江南” 的仙气、徐凤年 “染白头” 的悲壮,都需要过硬的视听语言支撑。换武指不是认输,而是认路 —— 用镜头借位替代慢放,用快切节奏营造张力,既能规避审核风险,又能找回武侠该有的肾上腺素。
北凉的风雪已经再起,徐凤年的刀即将出鞘。留住张若昀,是守住 IP 的根;换掉旧武指,是续上江湖的魂。唯有两者兼备,这趟北莽征程才能不负四年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