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欧美动态
AI演员横扫好莱坞?金球奖影后怒喊“我们全完了”
当“永不疲倦的文化偶像”蒂莉·诺伍德的签约消息在好莱坞传开时,整个演艺圈的神经都被瞬间绷紧。这个拥有棕发碧眼的20多岁女孩,既没有科班出身的履历,也没有跑龙套的经历,却在2025年11月中旬成为最受争议的“新人演员”——因为她是由英国公司Particle 6用AI技术完全合成的虚拟存在,而这场代码掀起的风暴,已经让真人演员们集体站到了抗议的前线。
蒂莉·诺伍德的“出道”之路早已布满争议。自今年5月空降社交媒体以来,她靠着算法生成的完美面孔迅速积累了4万粉丝,但首部主演的AI电影《人工智能专员》却成了众矢之的。这部从剧本到制作全由机器操刀的作品,台词出自ChatGPT之手,画面由十种AI工具联合打造,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让观众直呼“生理不适”。美国毒舌剧评人威廉·休斯在最新专栏中毫不留情地批评:“她的表情像涂了胶水的面具,台词念得比Siri还生硬,那些僵硬的动作更是直接触发恐怖谷效应,让人想尖叫着关掉屏幕。”
真正点燃战火的,是荷兰制片人艾琳·范德维尔登在11月初的大胆宣言。这位曾参与多部独立电影制作的制片人,在苏黎世电影节后高调宣布签下蒂莉·诺伍德,并公开表示“启用虚拟演员能节省90%的制作成本”。这句话瞬间戳中了美国演员工会(SAG-AFTRA)的痛点,要知道2023年好莱坞大罢工的核心诉求之一,就是明确AI使用的底线——禁止用盗取的真人表演数据训练虚拟角色。工会在11月12日紧急发布檄文,直指蒂莉是“用真人演员的血汗数据堆砌的程序怪物”,既违背了罢工达成的共识,更是对表演艺术的公然背叛。
明星们的反击迅速而猛烈。金球奖影后艾米丽·布朗特在11月13日的播客节目中,谈及此事时声音都带着颤抖:“完了,我们真的全完了。表演的魅力在于演员眼里的光,在于角色背后真实的人生体验,可AI能提供什么?一堆冰冷的代码吗?”《修女也疯狂》的主演乌比·戈德堡则在脱口秀中一针见血:“观众分得清真假,因为真人的表演里有心跳,有情绪的波动,而蒂莉的眼神里,只有算法的冰冷。”包括玛拉·威尔逊在内的十余名演员更是联合发布声明,怒斥制片方“放着几百个优秀的真人演员不用,却去捧一堆没有灵魂的代码”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抵制,制片人范德维尔登却依旧嘴硬。她在11月14日接受《好莱坞报道者》采访时辩解:“蒂莉不是替代品,而是被创造的艺术生命。看看现在的讨论度,这就证明她有无限潜力。”但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,演员工会与编剧工会已宣布联手出击,要求所有虚拟演员项目必须提前报备并与工会协商,否则将发起新一轮抵制。不少影视公司也开始表态,迪士尼、华纳兄弟等巨头纷纷宣布“短期内不会启用纯AI演员”。
这场争议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的讨论,演变成人类情感与机器算法的终极对决。有网友在推特上留言:“我去电影院看电影,是想感受演员传递的喜怒哀乐,而不是看一个完美的机器人走流程。”当AI试图抢占聚光灯中心时,行业与观众的态度已然明确——真正的表演艺术,永远需要胸腔里那颗炽热跳动的心,这是任何代码都无法复制的灵魂。